一天后(5月29日),山东省淄博市医保局发起了七市药械采购联盟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会,8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谈判。

早在2019年底,国家医保局就曾公开表示:今后将选取重点品种实施带量采购,降低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惠及百姓。
今年5月初,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现身天津等九省份联盟采购高值医用耗材申报信息公开大会,并当场表示,希望联盟地区能以这次采购为起点,为全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探索经验。

疫情后地方集采重启,“灵魂砍价”正在全国各地重现,医药企与官方重现僵持局面。
2020年5月9日,京津冀在内的9省市联盟发起了一场耗材带量采购,主要对人工晶体、心脏支架等临床用量大的高值耗材实现以量换价。
除北京、天津、河北现场参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和山东六个省份通过远程视频参与了此次谈判。
2020年1月8日,武汉在全国率先启动胰岛素带量采购议价谈判。一场“灵魂砍价”就此展开。“降零点几,算降幅吗?” “提醒你们再考虑一下” “你只降了零点几,不到百分之一” 在专家一波连环发问下有药企代表当场哭了!




武汉市作为胰岛素专项带量议价的全国“第一谈”,44个品种39个采购成功,与全国最低价相比,平均降幅为31%,单品最高降幅93%。
武汉市作为地方集采树立起来的首个标杆,其针对地方用药需求做地方集采,原本预计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但因“新冠”疫情,地方集采的进程被迫中止,全国地方集采也停下脚步。
疫情后,福建省一度想接过武汉市地方集采“示范棒”,并且步子更大,专针对未过评品种开展带量采购。2020年3月9日,福建发布14个未过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品种名单。在之后的招标中,福建省公布了价格降幅 ,未公布最终中标价格。
真正有意图、有实力接过集采示范棒的是山东省。近期,山东不仅对药品展开带量采购,昨日更在淄博市针对7市展开耗材带量采购,熟悉的“灵魂砍价”回来了,而更有外资药企品种在进入带量名单之后,“弃卒保车”,裁员应对。
5月30日,淄博上演了一场长达近9个小时的“舌战”,谈判现场气氛紧张而又激烈。
在采血针议价室内,第一轮报价正在进行,谈判专家们向药企代表质疑:“我们有要求,竞标价不能高于目前采购价,你的竞价是两毛零5分,比采购价高了5分,你确定用这个报价吗?”
药企代表犹豫了两秒回答:“我们的利润空间很微薄……那还是两毛吧。”
“我们是带量采购,有批量优势,你得体现出诚意,还有降价空间吗?”
药企代表想了想,咬咬牙报价:“1毛9分。”
当日,淄博市医疗保障局首次发起淄博—青岛—烟台—潍坊—威海—东营—滨州七市药械采购联盟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会。采购会共吸引1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报名,经审核最终确定88家企业参与议价谈判。
14:20,议价室内,药企代表在不停测算,专家则为了多降一两个点,对企业的“疲劳战”见招拆招,并不断提醒“诚意就是市场”。
药价分厘必争的背后,是为百姓谋实惠的初心。“医保谈判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用上利润低、救命救急的耗材,降低就医成本,‘锱铢必较’也不为过。”淄博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坦言。
按照规则,中选产品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一个年度内同类产品使用量不低于全年采购量的80%。对于药企而言,一旦没有中标,意味着将丢失山东七市市场的“半壁江山”。所以,企业先后参与的两轮竞争,产品质量与价格都是焦点所在。
议价谈判现场,不少药企代表在两轮的报价中,数次现场致电企业“一把手”,将价格一降再降。
最终,在谈判专家的“灵魂施压”下,吸氧装置、注射器、采血针以及导尿管、导尿包5大类19个规格产品均有较大降幅。其中,采血针降幅约为50%,单品最高降幅达72%。
通知显示,临床和药学专家遴选了40个集中带量采购的品种,要求医疗机构根据2019年的使用量,填报2020年采购需求量。
-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我药供应链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