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医药供应链大会精彩回顾】医药配送之智能调度与路径优化


陈风涛
上海讯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以下是陈风涛先生在2019中国医药供应链大会暨医药物流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速记,欢迎大家学习转载。

大家早上好!

我们公司是做信息化的,我个人在这个行业做了17年,通过我个人的经验和我们公司在做的事情,来谈谈我们对整个医药配送的一些想法。从整个运输的链条(长途运输到市内配送)上来讲,市内配送从价值来说在整个链条里占的比例非常少。医院、药店、诊所,我们所有的客户点,分布的场所恰恰是我们配送难度最高的点。从配送值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整个医药配送的领域里面遇到的问题和这些场景的复杂度,到底是什么样的?首先从客户类型多样性来讲,有三甲医院、二甲医院,包括我们的社区服务中心、诊所、药店等等,也包括我们很多大型的医院都有固定的收货时间。超过收货时间就不收货,还会进行投诉或者造成一些送货的困扰。另外,从货品的种类、包装、规格和复杂度,我们的SKO有上万种,每天送货可能有几千种,那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包装规格有大有小,包括中转箱、纸箱,都是共存的。其实我们在送药店的时候,有很多拆零的作业,周转箱,纸箱和打包用的工具都需要回收,在拆零的时候,如何能让一辆车装的更多,让周转箱更标准,装的更多,码放的更稳。其实这段时间在整个配送的环节里面要求比较高的。另外,车辆的资源比较复杂,我们目前接触的医药体系有30%-40%的体系是自有体系。60%-70%的业务是外包。我们用的车型也是比较多的,很多时候有客车、有货车。为什么会有客车?因为很多城市有限行规定。我们的小客车、依维柯、中巴车,在市内没有限行要求,并且它的机动性也比较高。那为什么会有货车?因为它的装载空间比较大。根据不同客户的类型,我们会选择用不同的客车或货车去匹配。在这个时候有很多药品会有温控的要求,会要一些多温层的车辆。在整个多温层车辆上,我们行业目前普遍在使用保温箱。保温箱每年都需要认证,也是不小的花费。那我们目前用的是单温层车,在这个情况下,是否考虑一辆既有冷藏又有常温的车?后面我会介绍一下。交付场景比较多、服务要求也比较高。一般来说,我们配送医院都有司机和配送员。我们的配送员会要求把货源摆到固定的货架上面。随着院内送货点的增加,院内送货点意味着我们有周转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这对我们的配送员、司机以及对交付场景的地理熟悉度和交付实效性都要进行很准确的把握。从订单量大和波峰波谷来讲,例如我们送医院,每月初、每周一或周三,它的量是最大的,对我们的医药配送体系而言,这种终端的波峰波谷会非常大。另外从打单时间来说,我们要有很多证,需要打印各种各样的单据,可能用5,6台打印机,不停的打印。在这个时候,车、货和单据是怎么匹配的,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是很复杂的。

最后从我们调度、排线的工作量来讲,我们的工作效率是比较低的,目前从正常的情况来讲,我们每年是采取固定线路的方式去运作的。但是我们每天的货量是波动的。我不能说我固定的车辆只能跑固定的线。车有可能装的多,也有可能装的少。装的少的时候,有可能去其他地方接一点货,满足装载率,降低运输成本。这个时候对调度经验的依赖是很大的,一个有经验的调度是怎么来的。正常情况下都是开过20多年车的老司机,了解城市情况,熟悉分布点的状况。不同药品对库要求不一样,对人的依赖性也非常高。当有意外或人员有异动时,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另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对路线的安排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这个时候经验是很难传承的。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下,我们物流管理者怎么更充分的利用对自有的车辆?给外方的时候,又如何去结算?当订单量增加的时候,一个人大脑的工作极限是400个订单需要排3-4个小时。当订单量增多的时候,靠人是很难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从保证客户的配送准点率来说,各个医院都有时间的要求。那从物流配送来讲,如何从现有的资源去满足它。这种情况下,我们接触过很多的医药配送企业,每天几乎都有送不完的货。如果一个企业每天能百分百的把货送完,一定是说明我的车辆是装不完的,因为要保证每条线路上都能塞的进去。这些优化的空间在哪里?一个调度人员,他每天怎么干这个活?很多人按照区域配送,然后按照固定线路去走就可以了。但事实是,一个调度要排线的时候,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例如:负责固定片区,今天货量不满,需要去跨别的区。去哪个区?这些都是对调度经验的考虑。从战术上说,一辆车一天送20家能不能送的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人工调度这么复杂,我们想办法把人工的时间和强度省下来,比如正常的排线需要两到三小时,系统只需要数秒,节省的时间可以留给仓库系统,也可以留给销售系统解决企业对人的依赖。从优化目标这个角度来说也比较简单,首先要降低成本,降低发车的车次,或一日多配。如何保证车辆的效率快速的提升。从车型来说,用更适合的车型就需要考虑车的装载和配送的时间。另外,需要考虑企业优化的目标。因为它是一个过程。在保证所有交付的前提下,我们去做一些车型和车次的程序化,那么我们对第二天可以用什么车、用多少、大致的成本、每辆车行驶的里程、工作的时间,都有一个较清晰的概念。

我们公司是一家做算法的公司,我们的核心算法就是加上大数据和AI,把传统的人工的调度经验进行限制化,并且进行近一步的优化。我们平均降低的物流成本大致是在10%-15%。从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实现配送数字化,然后是全程的可视化,最终会提升我们的满意度。我们在和国药、上药等等公司合作的时候,他们司机配送的平均里程是10%,客户的满意度和配送时效性约3%。从各个角度来讲,保证司机交付的情况下,会达到一些优化。这些优化的目标是逐步调整的。我们怎么来提高整个运行的效率,提高仓效和人效,减轻调度的工作量,让他做好计划的第一成本的执行,解放调度和客服,让这些人工作的有价值。我们会预检货,包括装车,预留更长的时间来让它的效率提升,另外我们会提高车效。最后分享一下,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很多公司对仓的信息投入度是非常强的,但是对运输的投入度不是那么强,对于信息化来讲,要做一个TMS管理系统,它其实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作为我们信息化的建议就是:目前智能调度这个产品,它是独立于任何一家系统之外的。我们和上药信谊合作的时候,他们只有订单系统,单据只要能进入系统,我们就可以进行量化的工作。低成本,不影响我现在的业务流程。当我们正在逐步完善数据并且把企业业务流程理顺的同时,我们可以去完善TMS。另外就是整个运输平台的扩展,随着社会物流的开放,医药物流会接更多社会的业务。如何去满足第三方的业务,这会给我们提更高的要求。这是信息化的整个过程。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主要做同城配送优化,不光是医药行业,我们在快销、危化品、物流行业都是做相关的服务。目前有一些合作的企业,例如国药物流、上药、益丰大药房等。我们公司成立只有两年的时间,但是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的7月份,我们完成了三轮5家投资机构的融资,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这也是行业的趋势。

-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我药供应链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