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健辉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医药供应链分会轮值会长

公司简况
医药物流区域一体化管理
物流网络模式与建设原则
◆ 通过中转点全覆盖的网点建设及干支线运输的配送模式组建,建设“分拣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中转点”的层级式物流网络。
◆ 以聚焦客户服务需求为原则,实现省内终端(医疗、零售)配送最快4小时完成,商业配送12-24小时完成;跨省配送在4-8天完成。
布局物流多级网络
◆ 2个省级中心作为物流存储和分拣的核心枢纽。
◆ 覆盖范围为半径100公里。
◆ 白云分拣中心(白云一期)作为分拣核心枢纽,主要服务终端客户,覆盖全省配送中心,同时具备地区性配送中心功能。
◆ 白云物流中心(白云二期)主要发挥存储功能,将直接补货至分拣中心,并且与配套的定制仓承接非白云分拣中心支持的业务,提供直配客户服务。
◆ 27个中转点提供优质末端服务。
◆ 覆盖范围为半径50公里。
◆ 连接中心枢纽/配送中心和客户,提供商品到客户的最后一程配送及相关服务,不存放商品。
◆ 中转点启动建设标准:按日均满足3个干线车次约合36客户点为启动建设的最低标准。
全面推行干支配送
◆ 从传统中心仓库集中直配向干支线层级配送服务转变。
◆ 制定干线班车运输计划;提高干线满载率,降低支线单位成本,提升整体运输时效;省内终端配送最快4小时完成配送服务,配送时间上分解为干线运输1.5小时、支线配送2.5小时。
系统助力高效协同
◆ 升级打造集团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 端到端货物跟踪:
◆ 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和物联网技术,引入动态货位、动态拣选面、智能线路安排、订单优化、智能复核、劳动力及设备作业平衡管理算法,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 顺应医药行业终端化发展趋势,构建和形成科学、高效、灵活和低成本的物流运作体系。
推行物流精益管理
◆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业务标准、作业标准、质量标准以及信息标准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通用的、成熟的医药物流标准体系。
◆ 建设物流成本控制模型(资源与业务匹配模型:紧贴业务需求,合理资源配置,有效管理成本)。
◆ 按峰值业务量配置资源:按照峰值业务的资源配置常规资源,业务满足率最高,资源利用率最低,成本最高。
◆ 按业务与成本平衡配置:根据与业务确定业务满足率,按照满足第a天业务量配置常规资源,当业务量超过A时,启动业务应对预案,使用临时资源满足需求。此时业务满足率较高,资源利用率较高,成本合适。
◆ 按资源能峰谷互补配置:按照满足第b天业务量配置常规资源,当业务量超过B时,可安排超量任务至业务量低于B的工作日完成,业务量峰谷日期资源互补,业务满足率较低,资源利用率最高,成本最低。
医药物流区域一体化管理目标小结
-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我药供应链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