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不动的“处方外流”成了药店的心头之痒、之盼、之痛,药品零售业界普遍认为,医疗体系主动放开“处方外流”无异于痴人说梦,遥不可及。
殊不知,近来火遍大江南北的“互联网医院”悄然打破这一僵局,充分释放着“电子处方”的红利。
不久前,银川推行了一种监管模式,通过线上平台生成处方,让“处方外流”在线上先流动起来。处方外流的讯号,更猛烈了……!
几乎在同时,四川出台政策,明文规定:在线开具的处方未经医疗机构配药的,不计入医疗机构药占比。
银川试水“药房管理”
近日,银川卫计委倡导出台了《关于互联网医院提供规范化药事管理及服务的自律公约》(下称《公约》)。面对新形势,《公约》直指“互联网医疗”行业中电子处方、药品、药事服务等问题,并提出,要警惕传统药品行业“线下问题线上化”。
那么,银川市互联网医院针对“药房管理”是怎样一种模式呢?
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向外地专家申请复诊,诊断明确后,专家在平台上选择患者需要的药物生成处方,患者可以根据处方在线下药店购药,也可以选择通过线上平台配送。“这就是银川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的场景。”好大夫在线智慧互联网医院医务院长葛春龙介绍。
目前,医生在该互联网医院开出的药物都是来自专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线上药品目录。
这个专业委员会由该平台内部具有临床经验的医生、药师以及外部专家等人员组成。有特殊需求的药品,专业委员会会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审核,决定是否进行调整。与此同时,该互联网医院独立作为法律责任主体,承担相关的风险。
据悉,截至2月26日,涉及银川市“互联网医院”的相关单位均已签署该公约。
京东、阿里齐头并进
电商探索“互联网医院”模式的脚步,从未停歇。但在这一进程中,“电子处方外流”更是发光发热。
来看京东和阿里。
1月16日,京东互联网医院宿迁分院正式上线,这是公立医院与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首次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
在笔者看来,此次合作,是互联网医药电商的一次探索“升级”,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精心布局。
其实,早在2017年8月,泰州中国医药城就与京东签署过战略合作协议,患者可借助电商平台在医院门诊取药或在指定零售药店购药。同时,患者选择在零售药店购药时还可选择到店自取和送药上门服务,实现“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便捷购药模式。
由此可见,彼时电商顺势而为,发挥配送优势,借“便捷取送”服务模式摸索着互联网医药电商“升级”之路,从侧面,也催生了电子处方外流产业的发展。
相较于今日,已然实现。
此次宿迁当地医保与京东正式打通,意味着更便捷的购药模式,将购药选择权彻底交由患者,实现了真正的“医药分开”。
继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搬”入京东,没多久,浙江省也紧随其后。
1月22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阿里健康、支付宝以及多家医院联合宣布,全国首个“服务+监管”于一体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在浙江省上线。
据悉,该平台为纯公益性服务平台,以用户健康为中心,患者端入口设在支付宝。同时,作为监管平台,除了为入驻医疗机构提供“云诊室”“云医院”空间,还可通过数据接入,对所有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实时监管。
其中,对于处方监管,明确了医生在线开具的处方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管,确保规范、安全。
这也意味着,在全方位监管的模式下,患者可以放心地进行“远程问诊”,在得到医师的专业建议后获得电子处方。而配送药品环节,自主权完全在患者自己手中,可选择在线配送,也可选择实体药店购药。
政策红利助推“电子处方外流”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大环境下、大健康背景下,政策其实也在逐渐放开、助力,加强线上医疗与线下配送的衔接关系。
比如陕西和四川。
1月2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发布。
2019年,陕西省级医院将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2020年,省内三级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到2020年,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并逐步延伸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意见》中强调,将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允许医疗机构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允许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
再来看四川。不久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四川省此次《意见》的出台,在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方面。提出建设区域电子处方平台,构建医师开方、药师审核、企业配药、物流配送或就近药店取药的新型服务模式。在线开具的处方未经医疗机构配药的,不计入医疗机构药占比。
现在看来,政策助力下,必将推动“互联网+医疗”产业在2019年蓬发。
但是,人们对于创新型事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容忍度较低,一旦创新企业发生不良事件,政策会总体收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是严重的打击。
因为,医疗领域具有特殊性,关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在互联网医疗蓬发的今天,企业更守住底线,避免产生“老鼠屎效应”,在阳光下良性发展相关产业。
所以,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医药分开是大方向。正确、规范地践行政策的同时,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才是坦途大道。
-END-
文章来源:搜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我药供应链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